第(3/3)页 这时刘宽又道:“陛下,日本虽然不适合种植棉花,但种植桑树、培养蚕农却没有问题。” “在后世晚清时期,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开启工业化道路后,其生丝产量甚至超过了偌大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第一生丝出口国,由此可见其作为生丝产地的潜力。” “因此,微臣建议陛下再号召商人去日本收购生丝,让日本百姓多种桑树,乃至诱使日本一些藩主在其领地内行‘改稻为桑’之策。” “让日本‘改稻为桑’?”朱元璋听了眼睛一亮,立即想到此计的诸多妙处,不禁拍着大腿笑道:“妙啊!此计当真是妙!” 朱标听了却皱眉,道:“父皇,根据光明卫传回来的情报,日本如今有一千多万人口,因为农业水平有限,国内本就时不时发生饥荒。” “若咱们再诱使他们改稻为桑,日本饥荒问题岂不是更加严重?” 朱元璋笑道,“标儿,你怎的今日变笨了?日本灾荒问题严重,岂不正好方便我们吞并其人口?” “饥荒一来,人价必贱,届时咱们可以让商人运粮到日国并帮助其‘移民’。日国进口粮食,又将部分灾民转交给大明商贾迁徙海外,日国灾荒自然缓解。” “而‘迁徙’海外的日国男子可帮咱们在南洋垦荒,顺带改变当地土人血统。” “‘迁徙’出日国的女子则可以给咱们大明的将士为妻为妾,生儿育女。” “此事主要由咱大明民间商贾与日本藩主、大名出面去办,既达到了咱们当初利用日国人口的目的,又无需朝廷亲自下场,简直就是一举三得!” 听了朱元璋的解释,朱标苦笑。 他刚才并非变笨了,只是一想到饥荒可能会死很多人,下意识不忍而已。 如今按朱元璋所讲,日国虽不会因饥荒死多少人,可让商贾贩卖其人口,依旧不符合儒家仁义之道。 因提出此计的是刘宽,朱标不禁看了过去,见刘宽神色平静,忽然就想起了后世日国入侵神州之事,于是一叹,不就此事多言了。 这时朱棣却道:“父皇,若如此咱们征日的时间岂不是要大大延后?” 不论是让日国改稻为桑,还是让日国藩主、大名与大明商贾合作贩卖日国人口,需要的时间都以十年计。 这显然与大明在日本南北统一前征日的计划相矛盾。 朱元璋起身走下御陛,沉吟着道:“改稻为桑之策在日国南朝应是可以顺利施行的,但想要在北朝施展,怕是不容易。” “那足利义满亦称得上一时人杰,足利幕府对北朝又掌控力颇强,必然会阻止咱们实施此策。” “若真如此,咱们大明征日不仅不会延后,反而会提前。” 朱棣一时不解,问:“这是为何?” 第一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