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从长远考虑,朝廷现在就该进行相关规划。如哪些地方适合多种植棉花,哪里适合多种植一些桑树,培养蚕农,等等。” 听了刘宽这番话,朱元璋、朱标、朱棣都沉思起来。 稍顷,朱元璋问:“你觉得让高丽、日本多种棉花如何?” ‘老朱之前那些视频、电影没白看啊,居然直接就想到了让其他国家给大明种植棉花,硬是要得。’ 刘宽心里感慨了句,便道:“回陛下,不论是高丽,还是日本,其实都不算好的棉花产地,尤其是日本——所以,即便是在大明之外种植棉花,微臣也不推荐这两地。” 老朱立马问:“那你倒是说说,大明之外哪些地方适合种植棉花?” “西域和印度。”刘宽吐出了两个地名,“西域这个地方在科技发展到较高层次前,都不太适合种粮,反倒适合种棉花——后世西域,以及更西部的中亚地区,便是世界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 “至于印度,在后世成为英国殖民地后,便一直以种植棉花为主——英国人收购印度人种的棉花,造成布匹倾销给他们,外加其他一些工业产品,以此搜刮印度财富。” “西域,印度。”老朱念着这两个地名沉吟起来,“西域咱肯定是要收回来的,但只能在灭亡北元之后,甚至是排在经略南洋之事的后面。” “至于印度,也得等咱大明在南洋站住了脚,才能施加一定影响。” 刘宽主动道,“其实陛下可以先以商道对西域、印度施加影响,甚至让他们成为大明的棉花原产地。” “商道?”朱元璋一听便大感兴趣。 虽然这几年他越来越重视发展商业,可对商贸之事的理解仍旧欠缺,自然希望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刘宽道:“陛下可以派遣商人到西域去推广棉花种植——比如说让商人以高于西域市价的价格收购棉花,甚至与当地百姓签订预购契约,保证明年会来收购他们的棉花。” “如此,不出两三年,西域必然会有很多百姓闻风种植棉花。” “在收购棉花的同时,还可让商人向西域、中亚地区倾销大明的低价棉布、丝绸、纸张、食盐、糖、玻璃等商品。” “如此一来,即便商人在西域高价收购棉花,依旧能获得不小的利润。” “只要朝廷要求去西域经商的商人必须收购棉花,甚至派出军队保护他们进入西域,商人为了利润,必然趋之若鹜。” 朱元璋用手指敲着御案,露出笑容,“咱明白了,这里面的道理跟咱用盐引号召商贾运粮到边疆相似,对吧?” “是有些相似。” 朱元璋又笑道:“那印度那边,应该也可让海商前去施展类似的商道手段了?” 刘宽拱手,“陛下圣明。” 听到这里,一旁的朱棣暗自担心。 ‘俺以后可是要打下整个印度当燕国的,若印度成了大明原产地,俺的大燕以后咋办?’ 朱棣知道,或许他有生之年燕国都不会被朱元璋、刘宽刚谈妥的商道毒计影响,可以后呢? ‘走一步看一步吧。’最终他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