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蕙兰道,“平安已经回来了,不如将他叫来问问?” 苏采薇道,“两人都不在一个学校,怕是平安也不知道若雪之事吧?” 原来,刘若雪虽然跟刘平安一起上的学,一直都是同年级,可却因为刘宽的宽纵,或者说要求不像对儿子那么严格,学习成绩很一般。 因此,刘平安考入了京师大学,刘若雪却只能上女子学院——便是女子学院也差几分,还是朱蕙兰暗中找人托关系,她才能入学的。 朱蕙兰道,“叫他过来问问不就知道了。” 说完,示意婢女去喊人。 刘平安很快就过来了,向两人作揖行礼,“母亲、姨娘。” 比刘若雪小一岁,已经十六岁的刘平安,如今已成翩翩少年郎——他继承了朱蕙兰的像貌,长得可比刘宽英俊多了。 而且聪明、有教养,学习也很好,家世更是不凡,很有种公子如玉的味道。 朱蕙兰直接问:“今日若雪学校也放假吧?你可知她为何现在还未回?” 刘平安露出无奈之色,“大姐在女子学院,我如何知晓?” 朱蕙兰正想说什么,忽然有一名穿着仿学生服的婢女进来,颇为慌张地道:“夫人,不好了,大小姐被巡警带去县衙了!” “什么?”朱蕙兰、苏采薇听了都很惊讶,但两人倒没有慌乱。 朱蕙兰随即问:“究竟出了何事?” 这婢女是一直乔装跟随、保护刘若雪的两名婢女之一,闻言当即将刘若雪在街上碰到的事说了出来。 待她说完,恰好刘宽也下职回到了府中,并且还带回一位“贵客”——老朱,朱元璋。 朱蕙兰当即让婢女将刘若雪的遭遇又讲了一遍。 听完,老朱就冷笑道:“听这丫头所说,若雪碰到的那二人多半水碰瓷的,只要江宁县衙里审判此案的官员不糊涂,就不会有事。” 刘宽也道,“后世确实有不少用这种方法碰瓷的,没想到此时也有。” 朱元璋道,“何止是此时有,元末便有,咱不知见过多少次了——当然,咱那时只是个穷和尚,从未被这类碰瓷的看上过。” 刘宽又疑惑道:“大明如今律法仍算严厉,京师又是天子脚下,竟还有这等骗子——难道不怕伎俩被官府识破,绳之以法?” 朱元璋道,“此类案件可不好破——那瓷器,他说是祖传的汝瓷。即便东西是假的,他说自己被先人骗了,官府又能奈何他?至多关押两日,教训一番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