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讲实话,蓝玉虽然早就知道人们是生活在一颗星球上,但潜意识里依旧是以前的认知——大地平坦无垠,也不会动。 所以,《流浪地球》的故事与里面的种种场景对他而言有多震撼可想而知。 朱标则感慨道,“没想到人类在那么大的危难时,竟然还是不能完全团结起来,因意见不同出现了分裂,甚至给彼此制造出种种问题。” 老朱则道,“咱倒是觉得,那什么‘移山计划’、‘火种计划’本就该同时执行——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不论是移山计划,还是火种计划,最终能否成功都是不确定的。同时执行的话,一个不成,起码还有另一个。” “多半是因为资源、人力有限,两派才大打出手。还有那什么数字生命派,其实也是可以现实人类共存的——对那时的人类来讲,多一种选择便意味着多一条路。” 朱雄英思索着道,“孙儿倒是觉得,地球最好别真遇到电影中的危机,不然未必表现得有电影中人类那么好。” 刘宽闻言,却是有些感慨地道:“其实地球能在宇宙中存在几十亿年,并孕育出诸多生命,乃至人类文明,本就是一种概率极小的奇迹。” “因为对于一颗星球来讲,可能遭到的宇宙灾难太多了。别的不说,小行星撞击对宇宙中很多星球来讲就是平常之事。” “而地球恰好处于太阳系几大行星的中间位置,又有月球这颗卫星,这才让它被小行星撞击的概率大大减小。” “即便如此,几亿年前称霸地球的恐龙,也因为小行星撞击导致的灾难及气候巨变而消亡了。” “在未来,地球还能安然存在于这片星空多久,谁也不清楚。所以,人类只能积极发展科技,这样才能在灾难到来时拥有更多的解决能力。” 朱雄英听了一笑,道:“按老师所言,咱大明如今虽然科技发展领先全球各国,却也不可懈怠。” “一则,发展科技这条路本就没有尽头,即便是后世也不过才踏入其中而已。二则,谁也不知道人类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危机,科技水平越高,自保能力便越强。” 刘宽虽然意识到,朱雄英是想藉此让老朱、朱标加大力度支持大明的科技发展,但还是点头道,“太子殿下所言甚是。” 朱元璋、朱标却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更别说,刘宽之前放的一些视频也说明了,在发展科技的道路上还有一些陷阱,一旦不小心踏进去,就可能让整个国家乃至全人类都万劫不复。 朱元璋于是道,“科技发展再重要,咱们也得一步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这些道理难道不懂吗?” 朱雄英并不反驳,微笑道:“孙儿自是明白的。” 这时,一直没开口的李文忠忽然道:“我倒是觉得能像电影中那样当一个数字生命也不错——既有活人的意识,还能永生不死,但对环境要求又比较低。” “如此的话,岂不是意味着数字生命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追寻真正想追寻的东西?甚至在那‘虚拟世界’研究科技也会更方便。” 朱元璋听了却是直摇头,“数字生命再好,根基也在现实。若是电影中的人类真的偏向数字生命发展,现实方面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不重视,最终可能导致现实空无一人,只因为一个小小的灾难,那些都成为数字生命的人类便都会灭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