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元璋、朱标听了一时都惊讶无比。 刘宽则接着道:“所以后世有不少报刊叫什么‘朝闻’、‘日报’、‘每日新闻’等等,便是因为其每日都会发行新刊。” 朱标喃喃道,“每日都发刊?哪怕只有四页,他们又是如何做到的?” 刘宽道,“有些事只有试了,才知道能不能做到。” 朱元璋则又问:“即便报社能做到旬日发一刊,可这么短的时间,也难以将报刊送到太多地方发卖吧?” 刘宽道:“以大明如今的交通条件,一份报刊在旬日内估计只能发行到本省及相邻的几个省。” “但陛下别忘了,大明如今可是有无线电报机的,若是能在北平、西安、成都、开封、杭州、广州几处,以无线电报机接收京师总报社的电文,便有可能在旬日内将报刊发行至大明十七大行省。” 朱元璋、朱标都眼睛一亮——他们终究不如刘宽习惯远距离即时通讯,这才一时没想到用无线电报机传播报刊内容。 在父子俩想象着用无线电报机传送报刊内容的景象时,刘宽却是说起一件更重要的事。 “陛下,若朝廷欲创建一份发行民间的报刊,就必须对报刊行业,乃至整个出版行业做出规范才行。” “目前大明报刊行业除了《自然科学》、《海外风物》外,也冒出了不少其他刊物。有些刊物从刊登的内容,到发行的方式等方面,都不规范。” “长此以往,不仅会让大明报刊行业变得混乱,甚至日后还会出现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不得不防。” 朱元璋本就了解宣传的重要性,如今又意识到报刊乃一种重要“口舌”,听了刘宽的话立马重视起来,“哦,你认为该如何防范?” 刘宽道,“首先是要成立专门管理此类事务的衙门,如后世管理出版事务的有出版局,管理新闻事务的有新闻署,等等。” “其次,朝廷得向报刊行业讲明,什么样的内容不能刊登——比如说,严重危害大明声誉的文章不能刊登,诽谤朝廷官员的文章不能刊登,造谣传谣的文章不能刊登,等等。” “最后自然是立下相关法律了——如出版法、版税法、著作权保护法,等等。” 朱元璋略一沉吟,问:“你认为应该将新闻署、出版局放在哪个部下面比较好?” 刘宽道,“若从现在的九部中做选择,礼部自是不二之选。但微臣却觉得,陛下可以趁此成立第十个部门,及专司国家宣传事务的部门。” 朱元璋点了点头,“此事咱会慎重考虑的——新增一个部可不是小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