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马皇后早就听朱蕙兰讲过无线电报,此时忍不住笑道,“电报那么精贵的东西,到你嘴里竟成请安问候的工具了。” 朱元璋与马皇后并肩站在廊檐下,望着电灯,道:“其实便是去往美洲,若无意外,来回也就半年而已。若去澳洲、印度、非洲,需要的时间更短。” “将来你若真想念孩子们,大可过几年便让他们回来一趟。” 马皇后摇头,“海上终究有些凶险,我就是想念孩子,也不会让他们冒险来回的跑——咱们本就不可能陪孩子们一辈子的。” “是,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咱俩一起就行了。” ··· ··· 今年的大年夜,老朱解除了宵禁,并允许百姓到西华门外的太平大街及午门外的长安大街观赏电灯。 是夜,京师各街道车水马龙,太平、长安两条大街更是游人如织。 方孝孺亦带着发妻和一双儿女来游街观灯。 方孝孺的长子方中宪在他的严格教导下,虽然才十岁,却性格沉稳安静,像个小大人。反倒是六岁的女儿方晓淑颇为活泼,瞪着一双大眼睛四处张望,时不时的询问。 “爹爹,那就是电灯吗?” “没错。” “好亮呀。”方明淑望着宫墙上的电灯不眨眼,“我们家什么时候可以装上电灯?那样哥哥晚上温书就不伤眼睛了。” 方孝孺虽然性子正直,但对女儿却颇为温和,甚至有点宠溺。 他解释道,“这宫中也才用上电灯,听说明年会给京师各衙门也装上。但百姓家要用到,只怕还得等好几年。” 大约是见方孝孺今日很温和,方中宪也大着胆子问:“爹爹,这电灯也是因科学、科技而造出来的吗?” 方孝孺虽是儒生,却不会否认事实,于是情绪莫名地点头道:“不错。” 方中宪鼓起勇气又问,“那儒家学问可能造出更厉害的物事?” 方孝孺看了儿子一眼,道:“儒家学问并不在于研制这些物事,而在于修身治国,教化百姓。” “你也是上了几年学的人,且仔细想想,那自然科学在修身、治国、教化方面是否并无论述?” 方中宪先点了点头,随即却忍不住道:“可教我们自然科学的老师讲,便是在治国方面,科学也是诸多用处,乃至大用的。” 发妻李氏担心儿子触怒丈夫,忙轻声喝斥,“宪儿,怎可与你父亲争辩?” 第一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