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因为距离过年没多少天了,次日刘宽便带着天工院下多个局、所出人组建的临时工队,到皇宫中布置电线、安装电灯。 考虑到皇宫颇大,且其中一些宫殿庭苑晚上基本没照明的需求,刘宽便没有安装电灯。 毕竟如今的碳丝电灯使用时长目前也才延长到三四百个小时,差不多一个月就要换一次灯泡。需要多少经费且不说,关键还麻烦,不如等以后装更好的电灯。 同时,为了防止电线、电灯出现问题,导致宫中夜晚没有光亮,原先的灯烛照明设施都保留着,并未废弃。 五天之后,距离过年还有四天时,皇宫的电线、电灯以及畜力发电站都安装好了。 为了给老朱留下更好的第一印象,以及为临时工队及其他相关人员请功,刘宽一直等到天黑,才来到奉先殿。 “启禀陛下,皇宫今夜便可使用电灯照明了。” 前几天工队在奉先殿安装电线、电灯时,老朱就搬去武英殿处理奏本。同样的,在武英殿施工时,他又搬回奉先殿。 再加上畜力发电站是最后安装好的,故而老朱一直没见到几个大殿电灯都装好后的效果。 此时听了刘宽的禀报,他便兴趣勃勃地离开了龙椅,道:“那便开灯吧,咱先瞧瞧这奉先殿的照明效果,然后再去看别处的。” “是。” 刘宽应了声,便示意原本掌灯的两名小宦官去开奉先殿的灯。 为了避免直接接触电线造成触电危险,刘宽让电器研究所研制出了小时候印象中那种用绳子拉的开关。 这两名小宦官早经过“训练”,闻言各自来到奉先殿正殿南边的东、西角落。那里有一根筷子一半粗的丝绳,下面系着有色玻璃制作的玉环。 两人对视了眼,几乎是同时拉下丝绳。 朱元璋便瞧见,安置于大殿墙壁以及中间柱子上的几十盏灯泡几乎是同时亮起! 此时已经是晚上,奉先殿烛台早就被点亮了。奉先殿用的大蜡烛要比普通蜡烛和油灯亮不少,可在几十盏电灯的光芒照耀下,却彷如萤火,黯然失色。 “好!好!”朱元璋望着诸多电灯,满脸笑容,拍着手掌连声叫好。 刘宽则道:“陛下,这里还有电器研究所研制的台灯。” 说完,刘宽拍了拍手,外面的天子亲军便带着天工院的匠人,抬着一个箱子进来了。 “这台灯需安装到御案上才好用,还请陛下允许工匠为您安装台灯。” 朱元璋道,“李贵,带人将御案上的奏本等物件清理一番,好让他们安装台灯。” 李贵应声,带着几个宦官麻利地将御案清理出来了。 刘宽亲自带着几个工匠去安装台灯——这个台灯的接线处之前便布置好,所以只需工匠将台灯安放在御案上,连好电线,测试一番即可。 朱元璋旁观了安装及测试过程。 待工匠们弄好,他便迫不及待地坐回了龙椅,看向御案上不足三尺高,底座只有海碗大小的台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