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流放海外!燕王崇佛?【求追订】-《带着铁路到大明》


    第(2/3)页

    “微臣建议,不如将为首者流放海外,令彼辈发挥儒学才能,教土人归化。”

    “至于从众,可流放贵州、云南、甘肃、吉林——这些地方多少民部族,亦须儒家教化。”

    很多事证明,朱元璋是个绝对的实用主义者,因此听刘宽提到儒学教化土人之事,他立马眼睛一亮。

    他略一沉吟,便道:“你说的确有道理,既如此,便将齐泰、姚善、周睿等十二名举子抄家,与其家人一起流放美洲、南洋。”

    “其余举子则流放贵州、云南、甘肃、吉林,家人就不追究了。”

    这个惩罚相较于之前的就轻很多了。

    朱标、刘宽当即一起赞道,“父皇(陛下)圣明!”

    “若无别的事,你们便退下吧。”老朱下了逐客令。

    刘宽却想起一件事,拱手道:“陛下,微臣觉得,如今大明开拓海外既需要人口,刑罚便该略有改变——斩刑或可酌情减少,改为流刑。”

    “后世史上,西方人开拓美洲、澳洲、非洲,便多使用各类罪犯——毕竟普通百姓生活好好的,很少有人愿意离开故土去海外冒险。”

    自美洲两都司建立、朱棣也开府为海外建藩做准备,朱元璋越发觉得大明人口不够用了。

    他虽然觉得某些罪犯就该杀,乃至千刀万剐,剥皮填草,但出于实用主义考虑,他还是点了点头,“你这建议不错,咱会让大理寺及刑部讨论此事的。”

    刘宽再次赞道,“陛下圣明!”

    朱元璋终于露出些许笑容,摆手道:“行了,你回去做好天工院的事吧——此番举子进谏虽然让咱压下了,却也说明,朝野对科学、工匠地位的逐渐提升确有很大不满。”

    “这些人必然会紧盯着你和天工院,若是你们犯了什么大错,便是咱也不好太过偏袒。你可明白?”

    “微臣明白。”刘宽点头,“微臣必谨慎做事,尽量不犯错。”

    朱元璋又道,“谨慎是应当的,却也不必太过畏缩——寻常错误,咱还是可以给你兜住的。”

    “是。”

    临走前,刘宽又想起一件事,略一犹豫,还是道:“陛下,靖难时期有一批忠于建文帝的殉节之臣,齐泰、姚善便是其中很有名的两位,或许便是此番进谏中的那两位同名之人。”

    朱元璋、朱标听了都是微愣。

    随即朱元璋便点头,淡淡道:“咱知道了。”

    “微臣告退。”

    ···

    ···

    朝野听闻朱元璋下令直接将午门进谏的两百多举子都缉捕了,舆论便有些哗然。

    当然,这种时候没人再敢去试探朱元璋的刀是否锋利,只敢私下里悄悄议论。

    一些自认为对朱元璋性情、脾气了解的官员认为,这些举子中为首的多半保不住性命,便是家人都有可能跟着丧命。

    至于从众,下场也绝不会好,最轻也是个抄家和全家流放套餐。

    民间儒生群体表面被吓得噤若寒蝉,不敢在公共场合议论此事。

    可私下里却不乏“愤怒”者。

    “暴君暴君,真是暴君!”

    “不过是进谏而已,竟然将人都抓了——那可是两百多个举子啊!”

    “国政有误还不让进谏,岂不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