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以贵州为枢纽的西南地区,扩展了中华民族的战略纵深···” 视频接着讲述了后世新朝崛起及抗战与贵州的关联内容,又讲了贵州在建国后七十多年中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中国三线建设,铁路铺进贵州高原,钢铁巨龙见证贵州走向工业现代化。” “如今,2.8万座桥梁飞架峡江两岸,山地贵州真正化身‘高速平原’···” “哇!” “天呐!” “好宏伟的大桥!” “这才是仙桥吧?!” 看到这里,不少年纪不大的皇子皇孙公主竟一时忘了老朱的存在,惊呼出声。 因为视频中出现了贵州诸多高速公路桥连通群山万峰的宏伟壮观景象。 尤其是当北盘江大桥出现时,便是老朱、朱标、朱棣等都不禁瞪大了眼睛,惊叹起来。 北盘江大桥后世人每次见到都惊叹不已,朱元璋等人又岂能不为之震撼? 和“坠落”大明的跨江大桥相比,视频中的北盘江大桥确实更具“仙桥气象”。 因为太过惊叹北盘江大桥的行为,老朱一家子连视频最后几段赞扬卫所屯堡的话都没注意听。 众人再回过神时,发现视频已经放完了。 反倒是最后迅速切换的贵州各种景观画面中,巨大的“天眼”又让老朱等人一阵瞪眼。 可惜镜头变换的太快,他们来不及细看,就过去了。 几息之后,朱元璋才感叹道:“没想到不过六百年,贵州竟能发展成视频中的模样,当真不可思议。” 刘宽道,“视频中不是说了吗,贵州六百年开发与发展,多赖陛下以建卫屯驻之策打下的良好基础。” 听到这话,再想起视频中对二十万明军于贵州建卫屯驻之策的赞扬,朱元璋也不禁露出得意、快慰之色。 不过,当想起视频后面展示的贵州在后世新朝建国后的迅猛发展,他便摇起了头,叹道:“咱大明对开发贵州打的基础固然不错,可跟后世新朝对贵州的建设相比,就差太远了啊。” 刘宽听了暗笑,心想:老朱啊,你非要跟后世新朝比建设,这不是找不痛快嘛。 不过有一说一,历史上的朱元璋和大明,以十四世纪末的科技水平,用千里屯堡镇守西南,令云贵从此与中原不可分割,确实是大魄力,也是于中华民族有大功劳的。 想到这里,刘宽道:“陛下何必妄自菲薄?以历史上大明的科技水平,在北修筑万里长城,在南修筑千里屯堡,皆留存六百年,为后人所敬仰,亦是堪称奇迹之事。” 朱元璋听了一笑,道:“你这话倒是好听,不过如今那万里长城、千里屯堡,咱可都没修建。” “而你为大明带来了科学、科技,还有铁路、火车、蒸汽机、水泥等便利交通之物。” “照这么发展下去,大明便可直接以科技之利,统治北疆草原与西南山林,无需再北修长城、南修屯堡。” “可听你这么一夸,咱又想修了,你说如何是好啊?” 第二更。 晚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