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除此之外,它们单颗种子重量足够大,洒下后更容易落入泥土中,是飞播理想的选种之一···” 随着视频讲述了后世中国以飞播撒种、苗圃种植双管齐下来增加黄土高原的植被,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老朱、朱标等人却并不觉得震撼。 甚至心中浮现一个念头:就这? 寸草不生的批砂岩地都能改造成绿水青山,增加本就肥沃的黄土地植被覆盖也不算什么嘛。 可就在老朱等人这么想时,视频进入第二部分内容——治沙! 以樟子松、柠条这两种植物为主角,竟让毛乌素沙地也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绿色! 再接着则是在黄河沿岸悬崖峭壁上,以石坑客土的方法建造大片的鱼鳞坑来植树造林,令寸草不生的陕晋黄河沿岸亦出现绿色! 最后,后世中国则又以鱼鳞坑、旱作梯田、淤地坝三种手段,令跑水、跑土、跑肥的黄土高原,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地! 而这一套增加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的大工程进行下来,最终所得到的成果,终于再次让老朱一家子目瞪口呆。 “随着黄土高原植被增加,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控制,黄河泥沙含量比建国时减少了80%,曾经一碗水半碗泥沙浑浊黄河水也逐渐变得清澈。” 随着这段讲解的出现,视频中出现了陕晋甘地区黄河的航拍镜头。 只见黄河沿岸尽是植被覆盖的绿色,黄河水也如视频中所讲,由浑浊变成了清澈的淡绿色! 在老朱等人的震撼目光中,该视频也到了最后一部分,小标题:永无止境的斗争。 “无论当下还是未来,黄土高原仍有诸多问题等待着我们解决。” “但更重要的是,不论科学与技术如何发展,我们的治理装备、战术如何先进,我们都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不因时光流逝而改变,不因人类发展而改变。” “希望在未来,当我们的子孙后辈来到这里,生活在这里,他们看见的是远比现在更加葱郁,更加丰沛的一片沃土。” “而它,叫作——黄土高原!” 视频在令人振奋激昂的配乐中结束,可老朱一家子却久久难以回过神来。 过了好几息,竟是朱雄英先开口打破安静。 “刘老师,后世黄河水真的变清了吗?” 刘宽微笑着道:“部分河段的黄河水确实变清澈了,但要令整条黄河水都变清澈,即便是后世的中国,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师生两人这一交谈,其他人也都回过神来。 朱标感慨着道:“后世居然能令黄河水变清,简直如同神迹啊。” 老朱就实际多了,思考着问:“这视频中说后世新朝建立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只有百分之六?” 刘宽点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在此前一直都在减少,根据后世推算,明初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大概在30%左右。” “但历史上大明太平两百多年,人口爆发,最高时可能超过两亿人。” “到了清代,因为有美洲农作物的传入,人口又进一步爆发,最高时有四亿多人口” “再加上明清两代都没有对黄土高原展开治理,甚至都没有保护植被的律法,自然令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连续下降,黄河泥沙含量越来越多,中下游泥沙淤积也越来越严重。” 朱元璋道:“咱以前不知道便罢了,如今既然知道了,自然也会设法增加黄土高原植被,克制水土流失。” “那什么飞机播种咱们短时间内是难以做到,耗费大量人力去种植树苗也不划算。” “不过,命百姓多种植油松、侧柏以稳固水土却可以却是可行的。” “还有那鱼鳞坑、淤地坝、旱作梯田,更是保养黄土地水土、肥力的良方。且能令地方各自办理,无需一次性组织太多百姓,倒是好用得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