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派一队精锐捕快前去,虽最终成功抓捕了贼首,却也死伤不少。况且,若是事败,叫贼首逃了,又该如何?” 见老朱连连发问,一脸不解,刘宽不禁苦笑。 他解释道:“陛下,后世国与国之间的情势不能以如今的眼光去考量,后世朝廷这么做自是有其缘故。” “彼时尚有其他强国对神州虎视眈眈,就想着我们对周边国家开战,然后好在背后支持,将神州拉入战争泥沼。” “况且中南半岛有数个国家,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好打。” “当然,最重要的是彼时神州因满清愚民三百年,以至于落后世界百年不止。” “建国后两三代人奋起直追数十载,也不过堪堪迈入世界强国行列罢了,仍需时间埋头发展,自不会如对头所愿,为一个大案便挑起战争。” 朱元璋听了先是惊讶,随即若有所思。 过了好几息,他才道:“没想到后世能建造那跨江大桥、舟山巨港,又有那般干练的官员、那么精锐的士卒,竟然仍不是世界最强国,甚至为强敌窥伺,当真是不可思议。” “但若如你所说,后世朝廷选择派一队精锐捕快到国外冒险解决此案,除了憋屈点,确实算一种不错的办法了。” 刘宽点点头,没再多说,免得老朱继续谈论这个被河蟹大神注视的问题。 老朱这边用手指敲着御案,道:“据咱从元廷秘册中了解,你所说的中南半岛上诸国,前元灭宋后,兵锋正盛时,都曾出兵攻打过。” “忽必烈时,元军灭大理设云南行省后,便继续往南打,灭一国名曰蒲甘,并设立缅中行省治理。” “可惜当地多是山林,湿热多瘴气,并不适合元军驻扎,因此没几年,元廷便撤销行省,设立宣慰司、军府、驿站,令其地权贵、头人自治,遂为羁縻之地。” “余者如占城、澜沧、真腊三国等国,或被元军攻破国都,或被打得几乎灭国。” “奈何元军在攻打最东边的安南时,其国陈朝新立,颇具气象。” “元军三次入境皆为陈朝军队所败,以至于对中南半岛的攻占大计功亏一篑。” “若非如此,想必前元治下会多出两三个如云南般的行省。” 顿了顿,老朱接着道:“根据光明卫从南边传回的情报,如今蒲甘国仍四分五裂,除阿瓦、勃固两国外,剩下的都是一些土邦、部落,不足为虑。” “至于安南,如今的陈朝已是日薄西山之象,上上代国君陈叔明自任上皇,老朽昏聩,其子死于与占城国的战事后,又扶持其孙继位。” “而今其国内权奸乱政、豪族林立,早没了百年前陈朝新立时的气象。” “至于暹罗、真腊、占婆等小国,其国君或有为或昏聩,然国小民寡,皆不值一提。” “咱大明既要争霸海洋,这中南半岛必然是要拿下的——取蒲甘、安南两地的时机百年难遇,咱们若是错过了,待其地再出明主,只怕就没那么好打了。” 朱元璋这一番话让刘宽颇为吃惊。 算算时间,光明卫成立不过三个月,竟然就送回了蒲甘、安南国内的情报。 但他随即就醒悟过来——也许老朱早就往中南半岛派去了探子,再加上从元廷秘册中得到的一些信息,才对中南半岛几国的形势有了了解。 回过神来,刘宽便不禁道:“陛下慧眼,二三十年后,安南国以及蒲甘北部等地,确实被纳入了大明治下,安南更是被设立为交趾布政使司,可惜后来···” “好圣孙丢了嘛,你不必说了!” 朱元璋打断了刘宽的话,并使了眼色。 刘宽立马意识到,老朱是担心他说出朱瞻基的名字,让朱棢等皇子听了去,猜出后来朱棣夺位的事。 ‘看来老朱、朱标是打定主意瞒下朱棣靖难夺位的事啊,如此我以后谈及相关之事时就要小心了。’ ‘再放什么电影、视频,最好也不要有相关信息,或者只给老朱、朱标看。’ 先前的《绣春刀》虽有不少人看了,但里面只说崇祯帝,并未提朱由检的名字,看的人自然不知崇祯出自朱棣这一脉。 刘宽闭了嘴,可朱棢、朱檀却更好奇了。 心想,好圣孙丢了已经被打下来的安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