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可算学着了。’ “微臣遵旨。” 刘宽应下此事后便准备告退。 至于空印案,他上午问过苏铨,那是洪武九年的事,已经发生了,不必再提。 然而,他还没告退呢,就听老朱道:“昨日听你谈及教育孩子的事,咱跟妹子都反思了一番,觉得过去确实对孩子约束过于严厉了。” “可同时咱对孩子们的磨练却太少,没舍得让他们吃什么苦,这才会出现老八、老十那样的坏事,其他孩子也多不成器。” “所以,咱就寻思着,怎么让孩子们少些约束,又能多吃一些苦,得到磨练。对此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刘宽听了为难。 ‘提让皇子们受苦的建议?’ ‘这回头让那些龙子知道不得怨上我?’ 刘宽很不想开口。 但老朱正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若不提一二有用建议,老朱怕是不会放他走。 想了想,刘宽道:“陛下,微臣都没有过孩子,也没有教育孩子的经验,只能通过后世的见识,提两点粗略的建议。” “其一,想要在放松对孩子约束的同时,却不使其因此放纵,便唯有重视奖惩之道。且需谨记,奖励远比惩罚更重要。” “其二,可让皇子们真实地去体会寻常百姓之生活,甚至是穷苦百姓的艰辛。” “唯有如此,他们才知晓寻常百姓生活之不易,富贵生活之珍惜,明白维护大明江山的重要性。” 朱元璋听得微微点头,又问:“可还有别的?” “微臣暂且只想到这两条。” “也罢,你退下吧。” ··· 又过一日。 上午。 刘宽带着教案及一包实验器材再次来到大本堂,上自然课。 进入正殿一望,刘宽差点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只见原本锦衣华裳的皇子公子们没了,桌椅间都是一个个身穿粗布衣裳的孩子。 仔细一看,才发现还是原来那些学生。 另外,刘宽敏锐地发现,大多数孩子都面带戚戚之色,兴致不高。 甚至有人脸上沾着烟灰,憋着嘴。 不是别人,正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朱檀。 见此,刘宽忍不住问也是一身粗布衣裳的朱雄英,“你们这是怎么了?为何都这身打扮?” 朱雄英起身行了个礼,道:“回老师,这是皇爷爷的安排。” “哦?”刘宽一听来了兴趣,“可否将陛下安排说与老师听听?” 第二更。 标题写错了,郭桓不是郭恒。改不了就算了。 晚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