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车厢项目组也是在石灰山附近一个大院里,但试验场地却是外城墙到玄武湖的这一段铁路。 车厢制造重点在于地盘与车轮。 有刘宽给的资料,又有诸多能工巧匠,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关键在于底盘、车轮以及联动装置的材料。 不过当六合钢铁厂炼出钢水,并建成水力锻造机床后,材料的问题便解决了。 当刘宽、苏铨到来时,裘七尺正要带人去进行今日的试验。 虽然蒸汽机才造出第一代,还不能用于火车试验,却不代表车厢试验不能进行——早在一个月前,车厢项目组就在用马匹拉动车厢开展巡轨试验了。 裘七尺工匠出身,虽然负责的并非火车核心项目,却也干劲儿十足。 瞧见刘宽、苏铨后,他简练地行了礼,便主动介绍道:“今日试验的是八匹马拉动五节车厢巡轨,若能成功,咱们车厢项目组现阶段的任务便算完成,只等蒸汽机了。” 刘宽道:“初代蒸汽机已经造成了,接下来就是改进,也许下个月郭主事就会找你们进行联合试验。” “真的吗?”裘七尺听了一喜,“那可太好了!” 车厢项目组的院子离铁路很近,说话间众人便来到了铁路边上。 只见五节车厢首尾相连停在铁路上。 前面两节设计成载人的客厢,后面三节则设计成货厢。 每节车厢都不算长,三丈有余,宽则一丈有余。客厢高约九尺,货厢无棚,高仅六尺。(明代有多种尺数,此处一尺为33.3厘米。) 客厢底下仅两组车轮,货厢因为载重需要,则有三组车轮,皆是钢制,与铁轨吻合在一起。 最醒目的自然是车厢前面的八匹骏马了。 因为铁路上铺着碎石子,又有水泥“横木”与铁轨交错,并不适合马匹奔走。 于是车厢项目组便在前面架起了长长的几根横木,将八匹马分在铁路两边的平整地上,以此带动车厢行进。 裘七尺让几个工匠连续检查了几遍,确定各方面准备无误,这才下令开始试验。 只见随着几个马夫,驾驭马匹前行,五节车厢也被拉动,沿着铁路向玄武湖方向行驶去。 速度并不快,刘宽等人可步行跟上。 走了一会儿,马拉列车的速度才提了上去,却依旧止于马匹小跑的速度。 众人停下脚步后,看着车厢远去。 裘七尺感慨道:“这用马匹拉动列车,车厢越多,便需要越多的马匹。” “而马匹越多,对马匹及车夫的要求就越高——若是彼此不能协同好,很容易便会跑脱铁轨,车倾马翻。” “这八匹马、四个马夫能做到眼下这般程度,已经是多是训练、磨合的结果了。” “刘副郎应该瞧见了,这就是八匹马拉动五节车厢的最快速度。” “想要赶上正常马车速度,甚至超过,除非将铁路填平,只留上面的铁轨,且最好是用两匹马拉动一节车厢。” 说到这里,裘七尺摇头笑了笑。 因为他知道那是舍本逐末,没什么意义。 刘宽看着车厢消失的方向,若有所思地问:“有进行运载试验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