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没过几天,正当他积极筹备青山药业肾病研发小组的时候,任小民突然将一份简历放在自己的面前。 “张扬,简历我已经详细看过了,而且也和韦天一起面试过了。” “准确的说不是面试是一起交流了一会,他的能力、思路、见识都没话说,称得上是行业大牛,能独立带研发项目的那种。” “不过,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想和你单独聊聊。” 看着眼前的简历张扬有些诧异,自从青山药业“药物研发中心”成立后,他就很少参与研究员的招聘工作了,几乎都是由韦天和任小民两人把关。 等他从办公桌上拿起简历仔细地看了两页后,他明白任小民为什么会把这份简历亲自递给自己。 “方汉良,41岁,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学博士,目前任职于德国顶级生物制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简称BI公司。” “工作经历:曾参与公司主要慢性肾病治疗药物‘恩格列净’的研发,目前主要负责BI公司旗下另外一款代号为‘BI-690517’肾病药物的全面研发工作。” 勃林格殷格翰是世界500强,也是全球顶级的肾病药物研发公司,能在这样的公司里主导一款新药的全面研发工作,足以证明方汉良的能力。 就像任小民说的一样,这是已经能自己带项目的那种行业大牛。 略微思索两秒,张扬点点头。 毕竟青山药业“药物研发中心”成立后虽然不停在招人,但像方汉良这样的顶尖人才却也很难遇到。 得到张扬确定,任小民立即着手安排,见面的时间定在了第二天下午。 时间眨眼来到第二天下午,张扬非常正式地在办公室接待了方汉良。 茶香四溢,两人对坐于沙发之上,张扬也算是给了方汉良足够的尊重。 “方博士,听说您主动要求想和我聊一聊,现在您见到了,您想聊点什么?” 张扬率先开口,他并没有像老板一样高高在上,而是非常随意的像朋友一样聊着。 方汉良也颇为惊讶张扬的年轻,他知道张扬岁数不大,但没想到这么年轻。 不过很快他就调整过来,推了推自己的眼镜,脸上露出一丝歉意: “张总,很抱歉耽搁您的时间了,但毕竟跳槽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件很人生大事,所以我必须要谨慎一点。” 张扬微微点头,示意方汉良继续说下去。 方汉良见状神色也放松下来,接着道: “不瞒您说,我近两年确实有回国的打算,一来是我父亲患上了肝硬化,他想我回国陪在他身边,而我也有这个想法。” “二来,贵公司研发出的‘促肝细胞活化剂’以及之前一系列的成果确实令人刮目相看,作为制药行业的业内人,我非常清楚这些药物的伟大之处。” “所以,我也放下心,也愿意尝试加入贵公司,只是在此之前我想请问您一个问题……目前公司有打算在肾脏药物方面投入研发吗? 如果有的话,能透露一下大概是多少经费吗?” 话音落下,诚恳的话语让张扬颇为惊讶。 他没想到方汉良既没有主动谈他的过往,也没有谈他在行业的地位,而是诚恳的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张扬完全能够理解。 简单的说,人类生物制药发展数百年后,整个医药行业已经进入了细分市场,绝大多数的公司一百年、两百年都只针对于某几种疾病进行药物研发。 比如吉利德,主要就是研究肝病和艾滋。 所以吉利德吸引了无数在肝病领域有经验的药物研发员,或者说肝病领域最优秀的研发员都在吉利德。 毕竟公司主营就是肝病,也愿意投入,再加上和一大群同样在肝病领域有超强能力的同事,出成果的概率则大大增加。 那主攻其他方向的药物学博士,比如肾病方向的研究员加入吉利德合适吗? 显然不合适了。 青山药业之前主要在血液病和肝病领域有一些成果,方汉良作为一个肾病方向的研究员担心这个确实很正常。 片刻后,张扬开口道: “我完全理解你的担心,我现在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不瞒您说,我们不仅是有打算进行肾病药物研发,甚至……我们已经在肾病药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方汉良顿时愣住: “你们……你们已经在肾病药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张扬也没隐瞒,点点头道: “碍于公司的商业机密我不能给你透露太多的细节,但是可以告诉这是一款主要针对透析病人,可短暂替代透析的‘毒素代谢针’。” “它的出现极有可能很大程度提升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说着,张扬顿了顿: “现在回答你第二个问题,目前我们对初始项目的研发资金为5亿元,如果后续有研发成果,这个投入可以扩大到10亿甚至百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