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张扬并没有因为刘文君52岁了就喊叔叔,他还是和之前一样口吻直呼其名。 作为时代楷模,没人会认为张扬不懂礼貌,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张总您真是太抬举我了,您亲自动手我这都不好意思了。” “没事,吃吧。” 张扬笑了笑,他倒是不在意这些,每次看到刘文君的时候他心里便更加坚定自己的初心。 没错,他研发“促肝细胞活化剂”的初心,就是拯救全国无数因为乙肝导致的肝硬化病人,把他们从死亡线拉回来! 而不是……割韭菜! “刘文君,最近感觉怎么样了?好些没有?” “好多了。” 刘文君开心地笑着咬了一口苹果,感慨道: “张总,特别是最近一周我是明显感觉胃口好了,中医说胃口好气血就通了,肝脏藏血,说明我的肝脏血液循环比之前好多了。” “除此以外,之前我一直担心自己消化道大出血,但最近两三个月一直服用这个药后,一次出血都没有,而且大便也不像之前有黑便,现在大便都挺正常的。” 张扬点点头,他时常来看望刘文君,当然也看得到刘文君身上的变化。 之所以故意问出来,是希望刘文君自己看得到自己的变化,更加积极乐观的对待生活。 “那就好!放心吧,安心养病,一天天会好起来的。” 说着,张扬从椅子上站起来,拍了拍刘文君的肩膀。 “那我就先走了,我还要去找陈文主任聊聊,下次再来看你。” “好的,张总您慢走,浩然,你送送张总。” 在刘文君儿子刘浩然的客套声中张扬走出病房,随即来到了陈文主任的办公室。 这也是他来医院重要的工作之一。 因为“促肝细胞活化剂”的临床试验患者全都是肝硬化患者,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失代偿期”的患者,这部分患者本身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所以,一大部分受试者索性就住在蓉城第三人民医院,一边住院,一边接受临床试验。 这让肝病科对于这部分患者掌握了更准确的临床数据。 “张总,您来了,请坐。” 看到张扬进来,陈文赶紧站起来端了一条板凳。 “不客气,我自己来就行。” 张扬微微一笑挨着陈文在电脑前坐了下来。 “还是和之前一样,最近这半个月你们跟踪的临床数据怎么样?” “很好,这半个月就看到效果了!” 陈文点开一张详尽的数据文档,里面全是关于各个临床试验患者的数据。 他接着说道: “这次总共98名受试者,因为双盲试验,并不知道哪些是试验组哪些是对照组,但持续给药一个半月后,现在渐渐就有点效果了,这周的数据就明显能看得出一部分患者的数值差距。” 张扬缓缓看去,果然和陈文说的一样。 一部分患者转氨酶、甲胎蛋白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从影像仪器肝超的声波诊断来看,肝脏的弹性也略微开始下降。 这些数据乍一看不起眼,但成批次的三十几人都出现了下降趋势,而另外三四十人指标毫无变化,这就有很明显的对比了。 这就说明服药的受试者长期服用后药物产生了效果,而这也是临床试验、双盲测试的科学之处。 “行,看来目前的临床数据是至少服用一个半月才能有明显效果,这个时间比我想象的还要长一点。” “不过也还好,陈主任,那辛苦你了,半个月后我再来看看。” 张扬看到了数据后便准备离开,陈文也站起来准备送一下张扬。 可刚走到办公室门口,陈文忽然记起什么,开口道: “对了张总,最近我注意到很多患者在讨论一款药,是美国诺华的一款同样治疗肝脏的药物。” “您看看,你知道这款药物吗?” 说着,陈文拿出手机,然后在”的报道。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