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守卫内心的光亮-《少姝的山水》


    第(2/3)页

    四五日来,因享受了户外充分的日照,卫铄明显晒黑了好多,仆妇们迎上来,但见她笑容分外饱满,光彩照人,都不觉掩嘴窃笑,似这疯丫头般的模样,还是我们家那位肤光胜雪的姑娘吗?

    归巢的鸟儿瑟瑟啼鸣,唧唧咕咕笑闹的众仆伺候小主人换过衣裳,道别的时刻临近。

    卫铄眼圈红红的,撒娇的性子又上来了,挨个点名,要“烘干”点心,要“银条菜”,甚至还要了两坛“槐花酿”,特别关照新买的陶砚等文具有没有包好:“仔细着点,可不能在车上颠坏了!”

    好一通鸡飞狗跳地忙乱,才算全部妥当了。

    这时孝儿才敢上前,一本正经地摊开个纸包,有些不好意思地递将上来:“卫姑娘,这个是我和姐姐今早从山谷中新掘来的,谨作送别之礼。”

    少姝施施然靠近,喝彩出声:“是兰花啊,你俩可真有心!”

    卫铄亦被吸引,先前就见孝儿珍而重之地抱着这个大纸包,没想到是特地给她准备的,感动于他们姐弟情意充沛,忙不迭连声称谢着接过手来。

    是一捆硬朗紧实的兰花花苞,隐在细长的绿色中蓄势待发,粗壮根须裹着泥巴,带着山土的辛香。

    (爱兰赠兰的习俗:古时,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如曹植曾写过《秋兰被长坡》。“中国兰”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传统文化历来把兰花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青凤动情道,“生长在狐岐山的空谷幽兰,年年开花,卫姑娘看到她,就当又回到这里来了。”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大意是想要赠送的花朵并没有什么珍贵,只是离别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兄妹俩人都很有些不舍,以卫铄家势,待他们诚心实意,不骄矜傲慢也不盛气凌人,短短几日还生出了师徒的情份,多么难得。

    少姝迅速端来陶盆,手法熟练地移栽好了,嘱咐仆妇们放到车上去:“这个品种不用暴晒,回去了放在阴凉处即可,很快就会全开的。”

    兰花的芬芳,糕点的甜润,酒酿的清香……合成了众人送别的绵绵祝福,伴着高大华丽的马车起程了。

    孝儿起劲儿地吹起了“琉璃咯嘣”,缓解了众人凝重不舍的心绪。

    直到山丘上送行的小影子们看不到了,“咯嘣咯嘣”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卫铄还不放下帘子,只管定定地回望着。
    第(2/3)页